盱眙縣:非遺為筆書寫鄉村發展新篇

          時間:2025/06/16    來源:盱眙縣政府辦    字號:[ ]

          近年來,盱眙縣利用村委會、學校等閑置的庭院,廣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駐,通過將非遺與民俗文化、農業觀光相融合,打造鄉村休閑的網紅打卡地。

          雨山茶省級非遺工坊致力于傳承和發揚雨山茶制作技藝,通過將“茶文化、茶科技、茶工藝”有機融合,讓非遺之美為產業鑄魂。同時,該工坊采取“工坊+公司+合作社+基地”模式,凸顯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現代特色。

          近年來,鮑集鎮相繼涌現出多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、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。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韓玉梅應邀攜面塑作品“福娃”赴日本埼玉參加民間藝術交流,該作品被多國人士視為珍品。陳列在其個人作品展示館的面塑作品“水滸人物”,曾有商人出價100萬元收購。今年春節前后,韓玉梅為50多名中小學生培訓面塑技藝,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。截至目前,盱眙縣269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有104個進駐由鎮村(社區)提供的工匠傳承工作室、培訓室、展示室等,近百個非遺院落、工坊、場館分布于各鄉村,形成集游覽、美食、研學、傳承于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綜合體。

          盱眙縣在農家樂、民宿、村史館、鄉村記憶館等展示農耕年代的水車、犁耙、石磨、石雕等老物件,喚醒鄉村記憶。官灘鎮定期安排高蹺、漁鼓舞、花燈等非遺代表性項目到各村展演;桂五鎮持續開展十三番鑼鼓傳承進校園活動;天泉湖鎮推動洪山腔進村(居),促進傳統藝術傳承發展;淮河鎮、穆店鎮的柳編產品暢銷全國各地,珠三角地區是其主要銷售市場。

          該縣將以保護傳承為基礎、創新轉化為路徑,圍繞非遺技藝展示、制作體驗、產品銷售及休閑娛樂四大核心板塊,構建“創造性轉化+創新性發展”模式,將傳統“指尖技藝”升級為現代“指尖經濟”,有效拉動鄉村新業態發展,促進非遺活態傳承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