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湖縣:打通生態農業發展治水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        時間:2024/10/17    來源:金湖縣政府辦    字號:[ ]

          今年以來,金湖縣進一步助力生態農業的發展,踐行“水+”理念,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治水難題,打通了生態農業發展治水“最后一公里”,精細化用好、管好水資源,實現了人水和諧的美麗新畫卷。

          推進生態河道建設,助力和美鄉村建設。總投資3750萬元實施2024年度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工程,建設農村生態河道31條99.54公里。通過提高農村生態河道的覆蓋率,進一步改善全縣農村河道淤積嚴重、水體水質及水生態環境較差、水土流失等問題,提升河道灌排、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功能,明顯提高河道沿線自然和水生態環境質量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,進一步釋放農村生態河道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,為發展生態農業和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提供用水基礎條件,助力構建生態農業基礎設施體系。

          加快灌區節水改造,保障農業生產穩定。總投資3000萬元實施官塘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,整治渠道13條18.88km,拆建渠系配套建筑物18座,新建泵站管理道路2處等。通過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工程,建設配套齊全的骨干灌排工程體系,發揮水利工程服務農業的作用,滿足灌區范圍內農田的正常灌溉和排澇需要,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農業生產基礎條件。灌區實行節水灌溉,不僅可以減少化肥、農藥流失量,保護水質,減輕污染,還可以有效減緩地下水位的下降,保持水土,進一步帶動農村面貌的改變和農村環境的治理。

          全力開展防汛抗旱,合理調配水資源。防汛抗旱是保障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,對于維護糧食安全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今年梅雨期,該縣遭遇6輪暴雨考驗,入江水道行洪70天,最高行洪7740立方米每秒。該縣立足水利行業職能,統籌防汛和抗旱工作,全力以赴做好水資源調度調配工作,全面、高效、有力地保證了全縣安全度汛,未發生險情災情。汛期堅持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,強降雨前在重點地段設置排澇設備,預排預降主要排澇河道水位,有效減少洪澇災害對農田的破壞,防止作物被淹沒,同時積極協調省、市防指調配水源,完善抗旱保障措施,補充生產生活用水需求。

          嚴格水資源管理,推進綠色低碳發展。開展農業取水口規范化建設。對照《取水工程(設施)規范化管理技術要求》《取用水管理技術規范》等政策文件,在農業取水口設立標識標牌,安裝在線計量設施,健全日常管理臺賬,做好農業水資源的規范化管理。完成水源地規范化建設,先后完成中東水源地和黎城湖應急水源地規范化建設,日常抓好水源地管理,并進行常態化巡查管護,確保安全穩定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