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我市高水平開放、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、穩步推進,外貿進出口實現量的增長,更通過新興產業培育、市場空間拓展實現質的顯著提升,我市開放型經濟活力奔涌。1-7月,我市進出口總值348.9億元、同比增長17%,增速全省第一;淮安港外貿集裝箱量達10.5萬標箱、同比增長73.3%;簽發各類出口原產地證書11231份,受惠貨值約49億元。
應需而動,“黃金水道”智啟新程。今年7月,淮安港—上海洋山港河海直達集裝箱航線開通。面對“多式聯運”模式升級帶來的服務能級挑戰,淮安海關上門解讀“多式聯運”政策,港口改造推進內外貿堆場整合,物流優化新增“陸改水”線路。8月,淮安港一體化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方案出臺,“水鐵融合”一體化海關監管模式落戶淮安港。該項目建成后,將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體化通關服務。該項目結合智慧港口建設,通過海關監管系統與碼頭生產作業系統的無縫銜接,全面推行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放行”的集約化監管模式,將大幅提高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效率。
創新突破,跨境電商全貨機“天路”貫通。自3月1日起開展跨境電商業務,至7月底,淮安漣水國際機場口岸累計處理跨境電商清單量92萬票,貨值達1.09億元。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,國內外消費者對配送速度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。前置倉是契合當下跨境電商平臺發展需求搭建的新型服務模式,作為淮安破冰首試的創新模式,其落地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探路突圍的實踐。淮安海關成立工作專班,幫助企業梳理業務流程,一對一解決企業系統對接、圍網建設等問題。針對前置倉跨境貨物“時效高、批次多”的特點,提前對接掌握前置倉備貨情況,通過同屏對比、智能審圖等非侵入式查驗設備提升監管效能。目前,通過前置倉模式的日處理清單量穩定在500至800票。
精準滴灌,政策紅利助企破浪出海。今年以來,淮安海關緊密結合淮安外貿特點和企業訴求,形成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、促進企業通關便利的“50項任務清單”,開展“關長送政策上門”縣區全覆蓋宣講活動,充分釋放改革紅利。日前,在淮安海關指導下,慶鼎精密電子(淮安)有限公司順利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復審,成功延續國際貿易領域的最高信用等級。海關AEO高級認證是海關信用管理的最高等級,獲證企業不僅能在國內享受最低查驗率、優先通關等便利,更能在中國海關與眾多互認國家(地區)享受對等的通關便利。同樣作為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的江蘇理士電池有限公司,還通過RCEP項下的經核準出口商制度享受到了“AEO+RCEP”的政策疊加紅利。
接下來,淮安海關將深化踐行“做的要比說的好、服務要比需求早”理念,扎實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,聚焦外貿企業核心需求,強化政策供給,提升企業獲得感,全力推進外貿穩量提質。